平安银行数字化进程推进快 全面覆盖不留死角
平安银行一直引领着金融界的时尚,此次更是大手笔启动“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”活动。自2016年,首届“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”启动,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。
案例评选由新金融联盟与金融城主办,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,先后评选出了59个集中展示金融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创新案例。案例评选的评委专业权威、阵容强大,由财政部、证监会等监管部门领导,行业协会负责人,以及知名学者担任。评选程序规范,公平公正,拒绝商业化。第七届案例评选拟于近期启动,欢迎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积极参选。
近日,第四届、第五届评选的获奖案例也将结集出版,我们节选精彩部分进行了连载,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第五届评选的”十佳案例”——平安银行(000001)的“数字交易银行”,上榜理由:以数字资产为核心载体,实现了可信数据共享和平台应用对接,赋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。
平安银行数字交易银行:
打造新型供应链金融生态
2020年的最后一周,平安银行放了颗卫星——不是比喻,就是字面上的意思。首颗金融界物联网卫星“平安1号”成功发射。
与此同时,项目发起人、平安银行公司业务总监、交易银行部事业部总裁、战略发展部负责人李跃的朋友圈评论也炸了。
被追问最多的是:“一家银行为什么要发卫星?”
李跃的回复是,这颗卫星是由平安银行与国电高科联合发射的,通过卫星物联网数据赋能金融服务。发射卫星也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,之所以把卫星放到天上,是为了让银行服务在地上把根扎得更深。由于现有物联网存在种种短板,平安银行在业内率先启动“星云物联计划”,赋能新型供应链金融。发射卫星则是为了应用领先的卫星物联网技术,对地面通信网络进行补充。
上:卫星篇
天地一体化,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
传统地面通信覆盖范围有限,其骨干网在海洋、沙漠及山区偏远地区等苛刻环境下铺设难度大且运营成本高,然而物体如轮船、货车、钻探设备等长时间在无地面信号覆盖区域的频次高且数量很大,这些恰恰是实体经济中生产、运输、仓储等的重要环节。通过建设卫星物联网,才能实现网络信息地域连续覆盖。
星云物联计划架构
那么,平安银行为何要大费周章地布下这个“引天入地”的局呢?
2019年起,平安银行确立、实施“星云物联计划”,即物联网卫星星座组网,依托物联网、区块链、大数据等技术,完善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,并在2020年发射了金融界第一颗物联网卫星“平安1号”。星云物联网平台深度融合中台化、敏捷化理念,继承传统数据平台架构,应用物联网、区块链、AI、边缘计算等技术,并在数据采集、建模、应用等环节进行丰富,可实现对事物资产的感知、识别、定位、跟踪、监控和管理。平台具备高效聚合、便捷输出、可组合可复制等特点,充分支持数字化转型升级。
在探索“星云物联网计划”的过程中,平安银行发现,现阶段物联网应用大幅依赖地面光缆的信号传输,而光缆信号具有物理局限性,无形中提高了偏远地区和特殊行业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。借助物联网卫星技术,供应链上下游的真实经营数据等信息就可以更及时、有效的回传,银行掌握经营数据后,就可以通过智能化模型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,充分发挥企业数据资产价值。于是,平安银行开始运用卫星技术对地面通信网络进行补充,完善金融服务。在此过程中平安银行发现,供应商的卫星服务难以真正解决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痛点。
“深耕实体经济的金融供应链服务必须跳出对供应商的依赖,平安银行通过联合研制发射卫星、自主搭建中台,突破了供应链上下游真实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。”李跃这样考虑问题,也是这样带领团队去寻找解决办法的。
李跃的构想是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制、发射卫星,让这一高精尖的技术与金融服务场景进一步融合,从而更好地帮助产业链发展。李跃说,“发射卫星并没有那么‘高大上’和遥不可及,联合研制以及发射一颗卫星的成本并不高,”他补充道,“现在物联网技术很成熟,我们完全可以花小钱办大事。”
中:“数字口袋”篇
以用户为中心,打通各生态场景
开发“数字口袋”APP,是“星云物联计划”至关重要的“中”间环节。
“数字口袋”是平安银行连接天上卫星和地上物联网设备的重要媒介,同时也是平安银行经营理念实现从“客户”到“用户”转换的突破口。“数字口袋”摒弃了过去以产品去匹配客户需求和仅仅着眼于客户的思维,而是努力触达可能产生交互的“用户”,提供一站式的产品、服务、权益等。
数字经济时代,数据就是资产,那么平安银行的用户是不是可以将数据资产授权给银行保管?就像保管存款一样,之后经过企业授权、银行认证的这种数据资产甚至可以用来交易、换取金融服务或者其他服务等。这一套“数字保管箱”的思维成功在新开发的APP上得以体现。
李跃举例道:“用户仅仅需要一个账户,就能连接平安各子公司和外部生态场景,触达全面且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,获取最专业的金融解决方案。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在行业、产业链、商圈中所处的不同位置、不同业务场景和经营特性,输出个性化的产品和权益组合,帮助产业链建立数字B2C生态,帮助企业打通信息流、资金流、物流,实现企业数据的共同经营,让数据成为有价值的资产。”
2020年,为了拓宽APP的应用范围,经过平安银行内部认真讨论,新APP和平安银行原企业客户服务移动端“口袋财务”APP合并,并重构升级成“数字口袋”APP。
“数字口袋”的创新之处在于,依托“数据产生价值”的互联网思维,打造了一个统一的用户体系——平安数字账户。用户只要拥有一个平安的数字账户并登录“数字口袋”,就可以享受银行、乃至平安集团各子公司的各项产品和服务,而且还能在获得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权益,并将这些权益换算成信用积分、抵息券等。
以用户为中心的“数字账户”背后,还内嵌着“数字资产”的理念。“数字口袋”以“数字账户作为统一账户体系”,通过数字证、数字分实现账户数据权益三项打通,从而帮助企业用户挖掘管理自身的数字资产,发现数字价值,最终实现数字价值的变现。
数字证是用户在各个平台下的某类数据集合的凭证,但并不储存具体数据的内容,只作为桥梁来连接数据源和应用场景,用户可以通过数字证完成数据的跨平台合规流转。不同的数字证构成用户的数字资产,用户可以查看所有的数字资产,并进行统一的管理。目前平安银行正在与集团内各兄弟公司平台探索建立“数字证”产品,将用户在各个平台产生的数据做成数字证书,作为用户的信用凭证,不仅可以在“数字口袋”这一平台上作为信用评分测算的依据,还支持跨平台使用。
下:星云物联网平台篇
脚踏实地,做好数据的真正管理
这是物联网的时代,也是大数据的时代。万物皆在数字化,物联网通过地面终端将设备与资产绑定在一起,解决了真实数据的采集问题。星云物联网平台正是平安银行“星云物联计划”中踏“实”的“下”脚之地。
在自主搭建星云物联网平台的过程中,从想法到最终落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在数据、模型的建立和应用阶段,由于200万台物联网设备每天回传的数据量巨大,数据治理、清洗、打标的过程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。
为解决这些难题,平安星云物联网平台深度融合中台化、敏捷化理念,继承传统数据平台架构,并在数据采集、建模、应用等环节进行丰富,形成感知设备、外联接入、数据处理、行业模型、运营管理、应用管理的六层中台架构。平台全体系自主研发,具备高效聚合、便捷输出、可组合可复制等特点,充分支持数字化转型升级。
通过部署设备手环,监控设备运行状态
“数据都是经过客户授权并回传至星云物联网平台”,李跃透露,“企业经营数据,例如开工、用水用电情况等,平安银行通过数据加工、分析、清洗,为企业主提供无需抵质押的融资,这个方式非常受企业主欢迎。”
目前国内外尚无银行自研物联网智慧平台先例,在金融同业中星云物联网平台也处于领先地位。可以说,平安银行借助打造星云物联网平台,再次巩固了自身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竞争力。
在数据中台的基础上,星云物联网平台基于银行的具体需求进行数据治理和建模,这样就能够把数据真正利用起来,进而在客户识别、建模画像等方面来支持银行的金融服务,同时可以将经营看板功能通过小程序或H5的方式回传给客户来更好地赋能客户。
然而,物联网的运用并不止于供应链金融。平安银行打造“星云物联计划”,除了帮助企业与其资产连接,为企业提供有效和可视化的资产监控与控制服务,还借助“数字口袋”APP不断挖掘由数字资产、数字资产确权、数字资产价值实现构成的“数字经济闭环”,实现开放融合、万物互联。
未来,再小微的企业都能获得免费的金融管理服务。李跃说:“银行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数据,从场景入手,定制化提供‘场景+数据+融资’服务,可以深入那些可能连财务报表都没有的微型企业经营场景。企业只需注册一个互联网ID,就能得到平安银行免费提供的‘管人+管钱+管生意’服务,银行将与企业前所未有地深度绑定。”开启一场必要性远征……
小微流量往往掌握在大型互联网平台手中,在平台的强势挤压下,建立开放生态需要与合作伙伴进行更多的碰撞和探讨。平安银行也正试图与更多中小银行联合,通过数字化及物联网赋能,搭建开放合作的金融生态。
新金融联盟(NFA)成立以来,为业界提供了友好的交流沟通平台,在他的组织下,成功推动了各个单位的合作共赢,创立了和谐共进的局面,避免了资源的浪费。相信在今后的活动研讨中,还会有更多的好消息带给我们。
标签: